最後更新日期:2022年07月04日
財務自由的人生這本書分為幾個部份:
- 財務自由的方法
- 要練習的能力與培養的習慣
- 健康與快樂才是真自由
作者楊應超先生,曾任職於美商高盛、法國巴黎銀行、並擔任過花旗環球董事總經理,外資投行分析師經驗15年,並獲得多次評等第一名分析師的殊榮,由這樣經歷顯赫的人寫的書,非常值得一看。而本書在財務自由方面約占書中1/3左右,剩下的在講個人修練與財務自由後的人生,比較適合做整體財務與人生規劃的人。
由於本站以投資教學為主,故以下主要講第一章財務自由的方法:
- FIRE是什麼?
- 如何達到FIRE?
- 如何投資股票?
- 除了股票外的財務規劃?
- 職場成功會比投資成功重要,推薦一些冷門但高薪的工作
目錄
FIRE是什麼?
FIRE理財概念起源於美國,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及retire early的首字母縮寫,提倡極簡生活態度達至財務自由,吸引各國年輕世代仿傚。
如何達到FIRE?
不管收入如何都要保持極簡生活的模式,如果存款到達一年開支的25倍,便能透過4%的理財收益而享受退休生活,例如你每年開支為新台幣60萬元,只要存款至新台幣1500萬元便能開始享受退休。
收入減去儲蓄後,把錢拿去買債券與股票。其中依你的年齡做為百分比當成買債券的%數,剩下的買股票,例如你30歲,那就30%買債券、70%買股票,慢慢的定期定額投入,或是利用美國的「目標日期基金」可以自動幫你依照年齡來分配債券比例。
如何投資股票?
作者不太建議挑個股,因為真的很難(別忘了,作者是外資投行15年資歷的分析師,並且有評等第一名分析師的殊榮),作者的股票投資也以ETF(股票型指數基金)為主。
但假設你真的有興趣投資個股,可以買完債券後,要投資股票的那些錢分成三份,一份選股、一份買基金、一份買ETF類的指數,然後1~2年後比較一下自己的績效,因為有人說八成的人都無法長期跑贏大盤,即使是全職基金經理人也是這種表現。
選股的那一份,訣竅如下:
- 最基本的是要看季報與年報:巴菲特也把看年報當做週末娛樂。
- 拜訪並多了姐你要投資的公司:至少參加季度法人說明會或是股東大會,作者常講,只要郭台銘在的一天他就敢買鴻海。
- 研究財務數字,準確估值:你買賣股票的目的是為了賺錢,不是要擁有好公司太貴的股票,但預測真的很難,太多未知數。
- 設定進場和出場策略:算出合理價,然後超漲約一成就出場、停損設20%
- 三個臭皮匠,勝過一個諸葛亮:聽聽別人意見,外資報告有用,但要跟著你喜愛的分析師而非銀行,想要自己拿第一手資訊推薦訂購The Motley Fool。
- 只買自己懂的公司:巴菲特也說過不碰科技股,2000年時沒買互聯網與科技公司,後來買IBM果然賠錢了。另一個方式是從生活中著手,尤其是殺手級產品出來時,像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、2002年宏達電推出XDA、1992年星巴克美國人愛喝。
基金的那一份,作者推薦如下:
- 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:是有著47支股票的基金,可在美股市場買賣(台灣可運用複委託或美國證券開戶)。
- 富達國際麥折倫基金:之前由彼得林區操盤,績效不錯。
- 目標日期基金:是一種幾個ETF混在一起,但照你的未來計劃與退休日來調整股債比。
ETF的那一份,作者推薦如下:
- 道瓊指數ETF:如DIA
- 那斯達克指數ETF:如QQQ
- S&P500指數ETF:如SPY
※以上ETF可藉由台灣券商複委託 or 美國券商購買。
※相關連結:巴菲特也幫家人選擇這種ETF被動投資
除了股票外的財務規劃?
- 債券與高配息股票:提供穩定的定期收入
- 房地產:當資產配置一部份就好,拿來投資不是好選擇
- 保險:別買儲蓄險與終身壽險。要買定期壽險,買那種從你30歲買到50歲保費不變的定期險,以防萬一你走了家裡沒收入,而孩子獨立後就可以減少了。50歲之後可改買長看險,不要讓自己成為家人負擔。
職場成功會比投資成功重要,推薦一些冷門但高薪的工作
首先,薪水要夠高,有多的錢投資,資產累積才快,作者建議唸個好的MBA,最好是全球排名10~20名的MBA,當你的工作敲門磚很重要。接下來有這些高薪工作:
- 管理顧問公司:如麥肯錫、波士頓顧問公司
- 投資銀行:如知名的高盛投行
- 對沖基金公司:如橋水基金
- 私募基金公司與創投基金:如孫正義的願景基金。
結論
關於財務自由,最優先的可能不是投資,反而是提升自己的收入,先提升收入、有剩餘的錢再進行投資,比花大把時間研究投資而不提升本業能力好得多。
關於投資這件事,十分的深奧,因此要專精,乃至像巴菲特那樣每年20%複利報酬,需要付出非常多的時間、以及熱忱,如果要學投資,必須全力以赴;而如果沒有這些時間,建議利用etf,連全球知名的楊應超分析師都說:「投資很難,不建議挑個股」。當然你若年輕,想要挑戰看看,用股票資金的1/3去試試即可。
關於財務自由的最終目的,是有健康快樂的人生,快樂來自找到你的目標,去挑戰他;健康來自吃得健康、多運動和睡得飽的良好習慣。